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

姓名學原理之四「字義和字音」

葉明翰 牧師

    有關命名的字義和字音,常是姓名學者所強調的一點。為什麼姓命學要講究字義,字音,甚至字形呢?因為它影響了人的聽覺,視覺,和心理上的感覺。現代的教育心理學一再警告父母,不可用「笨,呆,醜,壞...」消極性的字眼,與孩子對話。因為,消極性的對話,會影響孩子心靈的健康,甚至造成心理傷害。尤其,在孩子受到挫折失敗,或對某些事,感到無力突破時,孩子自然就會對自己說:「不錯!我真的像媽媽說的,那麼笨,呆,醜,壞...

    所以,現代的心理學家教導父母,要用積極的態度,鼓勵的言語,來與兒女對話。好比用「哇!你是我心目最漂亮的寶貝」,「沒關係!我們再試試看!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....」,「別傷心!下次還有機會」...這種積極性的對話,不但使孩子受挫的心靈得到安撫與鼓勵,並在人生的競賽中,重新點燃他們信心的火燄。通過生活中積極性的對話,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,使他們勇於接受各種新的挑戰,用正確的態度處理所面臨的困境與失敗,並能從失敗中記取教訓,重新面對人生。這是父母教導兒女最重要的功課。

事實,每個人都希望聽到,感受到,別人對自己的肯定。尤其是從最親密的人那裡,來獲得稱讚,欣賞,鼓勵,或安慰..是非常重要的。基於這樣的理由,現代的「姓名學」一再強調名字的字義,字音和字形都必須良好。因為,字義良好,讓人活得有尊嚴。試想,如果現代還有人給孩子命名叫「罔市,招治,乞食...」,不但讓孩子從小在人前失去尊嚴,認定自己不過是多餘的,是家庭的累贅,不受歡迎的...。就是孩子發奮圖強,成為有學問,有才能的人,但是因為「名字」這麼難聽不雅,有時也會令他難登大雅之堂。

    「字義」良好,「字音」也要順暢響亮,才不會把好的字義受到曲解。好比,給孩子取名叫「吉生」,碰巧自己又姓「劉」,那孩子的名字自然就叫「劉吉生」。雖然字義良好,字形也不錯,可是音韻配合不恰當。當孩子上學時,發現人人都叫他「留級生」,試想孩子心靈會有什麼感受?「姓名」給人的印象和感覺,是非常重要的,好比有芬,芳,惠,馨,玲,淑...等的名字,聽了就讓人有優雅的感覺。如果名字稱雄,國,勇,健...等字,也很自然讓人覺得有股雄糾糾,氣揚揚的味道。

    「字音」要好,除了要好聽,響亮,順耳..以外,最重要姓名學的理論是,每個「字」,因為音韻的關係,都有它不同的「五行」。因為,聲韻來自天然的,並非人類所製造專利品。自然界中流水有聲、海浪濤聲、風吹蕭蕭,貓叫、狗吠、蟬鳴、鳥叫....都是來自天然的音韻。人與人之間溝通的「語言」,也是通過聲音來傳遞,藉著說話和語音,來表達心裡的思想與情感。

    每一種「語言」的發聲,都有它一定的法則。「姓名學」把語言的發聲法則,規劃在五行中。唇音屬水的音有(ㄅㄆㄇㄈㄨㄩ)。牙音屬木的音有(ㄍㄎㄏ)。舌音屬火的音有(ㄉㄊㄋㄌㄐㄑ)。喉音屬土的音有(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)。齒音屬金的音有(ㄒㄓㄔㄕㄖㄘㄙㄧ)。雖然姓名學者從許多經驗中,作出這樣的規劃,但姓名學所說「音」的五行配置,臺語,華語,廣東話....都有不同,根據語言的發聲來決定五行的生剋,所以要決定用那種語言,來叫名字,然後選擇字義和字音,這樣呼喚那個名字才會發生功效,這是姓名學的理論。

    事實,姓名字音的配置,除了有姓名學所謂的陰陽五行,音韻靈動之說外。名字讓人聽來響亮,有力,舒暢,高雅,順耳也是很重要的。生活中聽見一些名字,常會讓人會錯意,好比「何仁助」變成「何人助」,「吳繼德」變成「不記得」,「吳宗穎」變成「無蹤影」...像這樣的名字,字義雖好,可是聽來就會讓人的感覺錯誤,在學校或公司上班,常會因名字的字音配置不當,而產生稀奇古怪的「綽號」。

    民間有個故事這樣說,有個名叫「李發財」的人,每到大年初一,常常應邀到鄰居和親人家中去作客。每當他到鄰居或親朋家敲門時,裡面的主人就問:「是誰阿!」他馬上回答:「李發財!」。屋裡的人聽見「你發財」時,就趕緊開門請「發財」先生進來,並賞紅包給他。原來臺語的「你」和「李」同音。所以,「李發財」的人緣一到過新年就特別好,年初時就有很多人邀請「李發財」先生到他們家去,讓他們在新年裡有個好彩頭。到底這些鄰居發財了沒有,我們不知道,倒是每年過年時,「李發財」先生真的發財了,而他所到的家庭也一定要破財,所以真正的情形變成「你發財,我破財」。

    今日科學已經證明,聲音的和諧,不單對人身心的健康產生影響,對動植物的生存與成長,也有密切的關係。而姓名學認為「名字」通過呼喚,在天地間亦會產生不同的效應。所以,姓名學一再強調,字義,字音的五行要配置得順暢。最重要的是要使「姓名」在和諧相生的聲韻中,通過人呼喚的力量,融入大自然,產生良性的回應,來達到「天人合一」的境界,讓人一生的命運能與自然界產生平衡的互動關係。

   「姓名學」也說到,如果「姓名」字音和字義的五行和聲韻相剋的話,就像把人安置在刺耳,恐怖,噪音的環境中生活,久而久之身心自然受影響,甚至受傷害。這不但使人生命的成長受阻礙,一生的命運更是風波四起不能亨通。

    許多姓名學者強調,取了「好名字」,若是不用,不「叫」,那就沒有功效。所以,取了好名字,還要有人「叫」,才會產生威力達到功效。因為,通過聲音的傳達,讓人知道自己特別的記號與標誌。就像孩子出生時,像一張白布,通過父母家人不斷的叫他的名字「木森!木森...」,這樣的「呼叫」,就如同在這孩子心靈的白布上,不斷的烙印「木森!木森!...」的符號。孩子在不知不覺中,就認定他就是「木森」,「木森」就是他。如果,在一大群孩子的中間,只要有人叫「木森」,那麼,他一定會有反應或感應。所以說「名」不離體,就是這樣形成的。

    為什麼說「名字」不叫,一點效用都沒有。因為「呼叫」是通過聲波的傳達,進入人的耳朵,感應在人的心裡,「名字」跟人相隨一輩子,通過聲音的呼叫,在天地間迴盪。這就好比音樂,用不同高低長短的音律,聲波,節奏的組合,產生優美和諧的音樂,讓人聽了就能感受聲音的美感。相反的,也有些聲音讓人聽了覺得刺耳,恐怖,不安....那是因為聲音高低音調的組合不和諧,讓人聽了也感到不舒服。

   語言的「宣告」本是一種力量。正如前面所說,人需要有建設和積極性的對話。所以,當人必需去突破所面臨的困難時,若是心裡先宣告「我不能,我不會,我沒辦法...」那麼,那人已經輸了九成,就算是成功的突破困境,自己也會認為是僥倖。事實「語言」所產生的力量在聖經中早已記載。什麼理由「姓名學」會有「名字」若沒有「呼叫」就不會產生功效,這樣的理論呢?讓我們把姓名學最後「姓名配置」的原理說完之後,再從聖經的觀點來探討,名字的威力從那裡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